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征程上,哈尔滨华德学院始终勇立潮头,坚定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布局人才培养战略。目前,学校在航天领域、汽车制造领域、高端装备领域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先后与航天科工、吉利集团、宁德时代等百余家企业紧密联动,从实习实训基地搭建,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全方位培养贴合国家需求和时代变革的人才。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实施海洋强国、制造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领域,拓展更全面更广阔的育人版图,努力为船舶行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今年寒假期间,哈尔滨华德学院校长李长威、副校长张艳、各二级学院院长一行,深入走访了镇江船厂集团、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有限公司、正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船舶领域的重点企业。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51年,是江苏省第一家船舶制造企业。拥有10万平方米的室内厂房和1300多台套各类先进的生产和加工设备,是一个按现代造船模式布局,按壳、舾、涂一体化,生产、设计、管理一体化运行的船舶总装厂,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特种工程船舶专业化制造厂商,生产的多功能全回转工程船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建造总量“中国第一”。
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创立于1994年,深耕船舶电气及自动化领域的研发,已成功开发智能配电板、集成自动化系统等多类产品,获全球400多船东信赖,交付3000余船套产品、200余船套集成项目,配套船型丰富,其集成自动化系统在五十多艘船舶成功应用。
正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前身为1974年始建的镇江锚链厂,是中国首家现代化电焊锚链制造企业。专注于船用锚链和配套附件、海洋工程系泊链和配套附件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企业已成年产12万吨锚链、系泊链的专业大户,正茂集团目前被列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调研过程中,企业代表们详细阐述了当下船舶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以及对各类专业人才在技能、知识储备、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校准提供了精准依据。校领导与五个学院院长分别与企业进行深度对接,探寻各专业如何在培养契合船舶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创新思路、拓宽路径。双方围绕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共建等多个方面,挖掘更为广泛且深入的合作契机,力求全方位服务船舶行业发展。
接下来,学校将充分发挥华德-镇江产业学院的作用,聚焦船舶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确保供需两侧紧密衔接;全方位促进内部各部门间紧密协作,外部与企业无缝对接,深度激活教师引导作用与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全员促就业机制的优势,全力促进学校2025届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向着打造船舶行业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